新闻中心News

石刻•碑石

2024-09-21 16:09: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白石神像 在今勉县褒城北5公里鸡头关山上,石为白须老人状,自古人称白石土地(神)。清《金石萃编》中载有南宋庆元三年(1197)褒中县令宋积之等拜白石神像的记载,判定造像时间当在宋以前。附近有庙及碑数通。

  石门摩崖石刻 汉中北通关中自古有褒斜栈道、连云栈道,甚险。自古修废频仍,沿途多有摩崖石刻,甚最著者为石门一带之石刻。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石门在汉中市北褒谷南口西岸山崖下。东汉永平年间开通,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悉淹于水中。石门自开通后,洞内外石壁上和褒河水中巨石上,摩崖题刻文字40余种,其中以东汉《石门颂》与北魏《石门铭》为代表的《石门十三品》为国之瑰宝,日本书道界权威人士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十三品于70年代初凿迁于汉中博物馆。石门摩崖石刻在清人罗秀书著《褒谷古迹辑略》、王昶《金石萃编》等书多有记载。郭荣章整理出版《石门石刻大全》(三秦出版社),录有石门及褒斜栈道石刻共177品,记载甚详。十三品中有汉代刻石:《石门》《鄐君开通褒斜道》《李君表》 《石门颂》《杨淮表记》《石虎》 《衮雪》《李苞通阁道》,为全国汉隶石刻文字保存最多的地方 。

  《石门》原在石门内西壁北端,高[ZH(]100厘米,宽47厘米,隶书“石门”2字,字径37厘米,无年月、姓名。据汉中褒斜栈道研究专家郭荣章先生断定,此为汉代刻石。

  《鄐君开通褒斜道》又称“大开通”,原在石门南约半里处的西侧山崖间,东汉永平九年(66)刻,高142厘米,宽228厘米,隶书16行,每行6至11字不等。记叙汉中太守鄐君及其部属王宏等,于永平六年(63)率领广汉、巴郡、蜀郡刑徒2000余人,开通褒斜道258里,至永平九年(66)四月竣工的情况。

  《李君表》原在石门内西壁,东汉永寿元年(155)刻,高75厘米,宽44厘米,隶书7行,每行8~10字,称颂李君领修阁道功绩。

石刻•碑石

  《石门颂》原在石门内西壁,东汉建和二年(148)刻,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连额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隶书21行,每行30字左右。额题双行:“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杨君名涣,奏请修复褒斜道有功,特刻石“嘉其明知,美其仁贤”。

  《杨淮表记》原在石门内西壁《石门颂》南侧。高216厘米,上宽67厘米,下宽50厘米,隶书7行,每行26字左右。东汉熹平二年(173)刻,卞玉撰书。卞玉为杨涣同乡,感念杨涣功德,遂将其后裔杨淮、杨弼的官职、政绩追刻于《石门颂》之后。

  《石虎》原与石门隔河相望的东岸,山势如虎,崖间石刻汉隶“石虎”2字,侧题“郑子真书”,相传此处为汉成帝时(前32~前7)隐士郑子真垂钓处,待考。

  《衮雪》原在石门南约200多米的褒河水中一巨石上,右行横刻“衮雪”2字,高50厘米,宽125厘米,字径45厘米,左侧另有竖凿“魏王”2字。清人罗秀书《褒谷古迹辑略》一书中始言“相传三国曹操书”,待考。

  《李苞通阁道》原在石门北口外西侧崖畔,隶书两行,高36厘米,宽24厘米,文曰:“景元四年(263)十二月十日,荡寇将军浮亭侯谯国李苞字孝章,将中军兵、石、木工二千人,始通此阁道”。石门南口外崖间,又有1方重刻摩崖。

  《郙阁颂》原在略阳县徐家坪乡沮口村,古名析里或白崖,在嘉陵江西沿,东距水面8米。通高170厘米,宽125厘米,19行,满行27字,共472字,仇靖撰,仇绋书,东汉建宁五年(172)刻。记述武都(今甘肃成县)太守李翕建宁三年(170)莅任,修建郙阁大桥,工竣,部属为其刊石颂功。《郙阁颂》书法特奇,独树一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它与《石门颂》和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合称“汉三颂”。1977年被炸碎,残块镶嵌于灵崖寺洞壁。南宋绍定三年(1230)沔州知州田克仁仿刻一方于灵崖寺。

  《仙人唐公房碑》原在城固县许家庙乡唐仙观小学,1970年调省,迁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圭形,圆额,高190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额篆“仙人唐君之碑”,额上有晕,下有穿。隶书17行,每行31字;碑阴题名15人。文中记叙新莽居摄二年(7),城固人唐公房得道成仙,全家人及六畜拔宅升天故事,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来源。澳门新葡萄新京APP碑无刻立年月,据碑阴署名推断,当为东汉灵帝熹平、光和间(172~184)立。

  《蜀丞相诸葛武侯庙碑》在今勉县,唐贞元十一年(795)刻,沈迥撰,元锡书。通高237厘米,宽103厘米,厚29厘米,楷书23行,满行37字,记叙重修经过。南宋末年,碑额跌损,元至元六年(1269),别配碑额并作题记。碑阴有南宋绍兴七年(1137)祈雨题记1段。其侧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尚书甘为霖五律1首。碑左侧棱有“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七日崧山张鲲过谒”题记。此碑原为歌颂主持新修的唐代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的,后“震”字磨泐,有人误补刻成“武”字,讹。

  《班超食邑碑》原竖镇巴县北门外大桥头,现存镇巴县文化馆。碑高128厘米,宽68厘米,正中刻“汉定远侯班仲昇食邑”;上款:“嘉庆辛未(1811)九月”;下款:“署定远厅同知石珩题”。

  《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碑》在勉县黄沙镇东街公路南侧碑亭下。高116厘米,宽58厘米,厚15厘米,正中题“汉诸葛武侯制木牛流马处”;上款:“同治五年(1866)四月吉日;下款:“知沔县事莫增奎重立”。

  《饮马池匾联》在汉中城内饮马池西岸。上额刻“有龙则灵”石匾;上款:“光绪辛卯(1891)冬嘉平上浣”,下款:“蜀西武阳周淦题”,匾阴刻“古东湖”3字。石匾下方石联1:“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款识;“楚北朱子春题”。(周淦,时任汉中知府;朱子春,时任南郑知县)。

  《虎头桥碑》在汉中市北门外广场西侧。高250厘米,宽96厘米,厚20厘米。正中刻“古虎头桥”,字径40厘米;上款:“汉马岱斩魏延处”;下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秋九月重立”。此碑系当时汉中书法家王匡九书。

  《拜将坛碑》在汉中城南拜将坛。高185厘米,宽83厘米,厚16厘米。碑阳刻隶书“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字径19厘米。原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六月,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绍兴祝绍周题”,“”时款被凿毁。1985年恢复时,只重刻年号。碑阴刻诗1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琴吟自叙》碑嵌在勉县寝宫背墙。碑高43厘米,长55厘米,隶书15行,满行12字,上刻诸葛亮《琴吟自叙》,末署“大汉建安五年(200),丞相诸葛孔明著”。但据其行文与历史多有抵牾,当属后人托名而作。

  《汉太尉李固墓碑》在城固县柳林镇李固墓前。碑高118厘米,宽83厘米。正中刻隶体“汉忠臣太尉李公神道”;上款:“乾道六年闰月乙已”;下款:“邑令太原阎苍舒立,西周王杰镌”。

  《诸葛武侯墓碑》在勉县武侯墓前亭中。碑高194厘米,宽108厘米,厚24厘米。正中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上款:“明万历甲午年秋九月之吉”;下款:“陕南按察使金陵赵健立石,沔县知县孙承光、千户张文光镌”。

  《汉龙亭侯蔡伦墓碑》在洋县蔡伦墓前。碑高188厘米,宽86厘米,厚18厘米。正中刻“汉龙亭侯蔡伦之墓”;上款:“赐进士第知洋县事禹都姚成立”;下款:“万历癸卯秋九月丙辰朔旦”。

  《汉博望侯张骞墓碑》在城固县张骞墓前。碑高180厘米,宽68厘米,厚18厘米。正中刻隶体“汉博望侯张公骞墓”;上款:“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下款:“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城固县事朱休承立石”。此碑本系城固前任知县李昌隆刻立,继任知县朱休承,凿毁李名,重刻已名。同时将城固其他历史名人墓碑均如法炮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