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静安国际雕塑展带来改变:“空间协奏”澳门新葡萄新京登录让美好在城市发生

2025-01-15 11:40: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4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202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闭幕式在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行。这场城市艺术盛宴圆满收官了,市民在这里鉴赏艺术、看见世界,世界从静安拥抱上海、拥抱中国。

  本届雕塑展以“空间协奏”为主题,探索艺术、城市与市民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展出来自10个国家的31位参展艺术家(海外艺术家17位,中国艺术家14位)的35件作品,其中更有22件作品全新委任作品首次亮相。

  还值得关注的是,静安国际雕塑展所带来的“流量效应”,澳门新葡萄新京注册以及对市民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本届雕塑展参观游客200多万人次,媒体触达人次达37亿次。展期开展了高峰论坛、摄影征集、青少年主题绘画征集、特别公众导览、艺术工坊以及法国文化特别活动等40余场主题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艺术魅力、体验城市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人们传统的刻板印象当中,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可能是高高在上的,而远离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场景的,但是,坚持15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却给出了“上海答案,静安方案”:拆掉围墙,走近市民。

  本届雕塑展共展出了31位参展艺术家的35件作品,其中世界大师级作品占30%,更有22件作品为全新委任作品,其中大师力作让人目不暇接。闭幕式上揭晓了本届雕塑展最受关注的十大作品,其中,法国艺术家马克•福尔内斯的《美丽的狂想》、克劳蒂亚·孔德的《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两件作品将延展至2025年6月30日。

  静安国际雕塑展作品:《美丽的狂想》马克.福尔内斯(Marc Fornes)2024

  静安国际雕塑展作品:《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克劳蒂亚·孔德(Claudia Comte)2024

  可以说,静安国际雕塑展上的作品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肯定和喜爱,是一次双向的奔赴,是彼此中意的选择。

  本届盛会不仅带来参观游客200多万人次,媒体触达人次达37亿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艺术魅力、体验城市文化的平台。为了让更多市民参与到这场艺术盛宴中来,主办方及策展机构精心策划了超过三十场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呼应展览“空间协奏”的主题,活动分为以开幕式、高峰论坛为标志的 9月“序曲”;以10 月开始的青少年主题绘画征集、摄影征集、草坪音乐会为“第一乐章”;以 11月系列城市漫游、法国文化特别活动为“第二乐章”;进入 12月后,活动的“第三乐章”包括摄影征集、青少年主题绘画征集的评选和展览、艺术工作坊以及闭幕式等。这些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公众参与度和展览影响力。

  孩子是未来。我们看到静安国际雕塑展里孩子的身影。“我的生活有无数交集”青少年主题绘画征集活动作为本届雕塑展规模最大的主题活动,活动收到了来自200多所学校的5000余幅参赛作品,孩子们用流畅的线条、浓艳的色彩、稚嫩的手法描绘出他们眼中的艺术和世界。特等奖画作《快乐的雕塑公园》中,两年级的袁梦同学用笔端讲述了“缤纷的雕塑公园,承载着我们快乐的童年时光”。

  本次征集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届的经典,更实现了跨越地域的拓展与创新,邀请了静安区对口援建西部地区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共同参与,这场活动还在云南文山、新疆巴楚、湖北夷陵等地区中小学进行线下专场征集。活动见证了孩子们的艺术成长,也为广大青少年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和学习交流的舞台。

  艺术在孩子心中扎根,艺术也将与孩子一同成长。获得小学组特等奖、来自云南文山的康玮佳同学是第一次来到上海,“通过这次活动,我第一次来到上海,早上参观了静安雕塑公园,看到的一切都那么神奇”。艺术让美好发生、让不同的人相遇,小小年纪的孩子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我的生活有无数交集”的主题,也讲述了城市艺术展对于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艺术展览可以启迪生命、点亮生活,乃至撬动命运,这在这些孩子身上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展览还将邀请泛文化领域的嘉宾进行特别公众导览,他们的身份涵盖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与设计师,为市民分享不同方向的公共艺术实践经验和城市文化的个人思考。

  从孩子稚嫩的画笔到专业摄影师娴熟的镜头,从晨练老人的聊天到周围白领的驻足参观,从普通市民的三言两语到专家的深刻洞悉,上海市民关注着静安国际雕塑展,雕塑展也深刻影响着市民的审美。公园里的雕塑作品不断丰富和滋养着上海市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促进了艺术作品与城市环境的深度融合,更让艺术回归大众。

  静安国际雕塑展充分发挥其大众美育功能,搭建起人与城市的情感链接,践行着“人民城市”的理念。

  静安区围绕“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定位,通过将静安雕塑公园围墙打开,以全时段开放的形式,形成了“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这一全新的城市形象名片。这个城市会客厅让很多美好的邂逅成为可能,在这里市民能够更多接触到艺术的前沿、国际的潮流。

  2024年正好是中法建交60周年,本届雕塑展特别设置了法国作为主宾国的隐线。这里不仅有法国大师马夏尔·雷斯的参展作品,展方还设置“法国文化特别系列”活动。

  2024年12月的静安雕塑公园里,在法国文化活动日活动中,冬日暖阳,银杏落叶,两台钢琴演奏出悠扬的法国乐曲,上海市民在这里接受着一场艺术的熏陶。静安雕塑公园提供了空间,雕塑展提供了主题。在特别亲子导览“动物王国”中,孩子们戴上动物面具,跟随法语译者一起在公园各个角落寻找充满生命力的动物雕塑;在“沙仑的玫瑰”专场儿童文学沙龙中,来自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的老师,向孩子们和家长讲述法国及欧洲儿童文学中自然意象的呈现与表达。

  巴黎索邦大学法国文学博士陈杰、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包慧怡以及德语系副教授姜林静和孩子们在儿童文学沙龙现场与孩子们互动交流

  音乐、文学、雕塑、儿童、游戏、故事,一切都这么美好,发生在这个“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静安国际雕塑展不仅为公众带来了世界级公共艺术作品,在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同时,还让公共文化项目走入市民的生活空间:孩子们在这里接受艺术的启蒙,青年们在这里享受爱情与艺术的融合,老年朋友们在这里回味人生,甚至很多夜跑的市民也忍不住拐进公园感受一份来自艺术大师的美好祝福。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urt Lewin)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人的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而静安雕塑公园延续“空间”系列,以“空间协作”作为策展主题,以音乐作为隐喻,介入了协奏曲的意象。

  我们看到,静安雕塑公园正以其强大的“艺术气场”改变社区的氛围、城区的气质:艺术、市民、公园、城市的“无界融合”,生动诠释静安雕塑公园围墙打开后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双重进化,成功打造了“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这一全新城市形象名片。

  静安国际雕塑展深入嵌入社区,嵌入市民生活。艺术不再是小众圈子而是市民大众的;不再只属于专业而是融入社区的;“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打开了市民接触艺术的新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媒介。让雕塑艺术从公园走向街区,让公共艺术更广泛地进入市民生活。

  本届雕塑展以“空间进化”作为主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的新实践,坚持“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定位。

  雕塑展响应《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岸线建设,协同南京西路“千亿商圈”计划,引领新消费建立商业地标,以“一园两线”为布局,通过延伸串联六个公共艺术点位(静安嘉里中心JAKC、兴业太古汇、静安同福花园、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苏河皓司天际线、静安区双拥公园)。

  雕塑展走出了公园,走向了整个城区,在苏河湾,在嘉里中心,从自然河道边的老建筑,到富丽堂皇的商业中心,空间一直在进化,协奏一直在延续。静安国际雕塑展正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的覆盖面、辐射力、渗透力。

  从法国的南特小镇到日本“FARET 立川”公共艺术工程项目,都证明了城市艺术发展的可行性、影响力,包括提升审美价值取向、获得良好修为、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精神的愉悦、增加城市以及社区的凝聚力、增加区域归属感等。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也正在成为这样的文化项目标杆。

  通过15年来持续深耕,处于上海核心位置的静安区,在中国的艺术叙事版图当中获得了重要位置,提升了城市区域能级。静安国际雕塑展本身也在城市的中心产生了“化学作用”:让更多市民更便捷地拥抱艺术,提升城市审美能级,改变城区氛围,成就市民的艺术殿堂,生动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让美好在城市发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