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红色雕塑的精神力量

2024-10-01 14:03: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这里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在这个院子里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每座楼宇、每个角落都是熟悉的。春天里的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夏天里的郁郁葱葱,清凉宜人;秋天里大片大片金黄的银杏林,传递着收获的讯息;还有冬天,高大的楼群巍然矗立在茫茫大雪之中,显得庄重而宁静。年复一年,岁岁如此。久住其中,莫名地也有些审美疲劳了,以至于当来学习或者办事的人赞美党校校园时,自己也只是应承着而已,并没有激起内心的涟漪,也少些应有的激动和兴奋。

红色雕塑的精神力量(图1)

  有时想,这院子里似乎缺少些什么,但认真想时,又说不出。只是到了今年夏末的一天,随着一尊尊雕塑的出现,心中的疑问才得以破题。这个院子近千亩,从南向北,呈长方形。从中国古建筑来说,算是三进院子。进了南门不远,是主楼,算是一进;往北300米,是大礼堂,算是二进;再行300米是现代化的综合楼,算是三进。中轴线上,如今从南到北立了三组雕塑。进了大门,不远处的花岗岩是校名碑。“中央党校”六个大字,提醒着走进院子的人,您已走进了中国的最高学府。穿过巍峨的主楼,澳门新葡萄新京登录就在右侧,主楼背后的草地上,依然是中轴位置,花岗岩的马克思、恩格斯雕塑屹立在那里。这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个院子的历史、党校的历史以及党校的使命。这是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院子,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间,也曾直接叫“马列学院”。马克思、恩格斯,这确实是最能够、也是最应该在这里见到的两位革命导师、两位哲学先贤啊。

红色雕塑的精神力量(图2)

  走近雕塑,两位革命导师或坐或站,神态安详,都在沉思中。站在马恩雕塑前,让人刹时间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耳边仿佛回响起恩格斯那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宣言》问世170年来的世界历史,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带领人民进行的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中国的,外国的,这一切一切的人类进步事业,都跟我们眼前的两位巨人及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直接相关。此地是中国的中央党校,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雕塑就矗立在眼前,身为这个党的党员,站在革命导师的雕塑前,这又该是何等神圣的感受!

  主楼建成于1962年,是我们党执政初期建设的大型建筑之一。澳门新葡萄新京登录每天中央党校的工作人员上下班都要从中门进出。马恩雕塑的出现,仿佛在告诉经过这里的人们,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工作,提醒大家要增强党的意识,知道自己的工作和马恩的理想是相关的,确切地说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正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再往前走,礼堂前广场,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雕塑,塑像。1943年3月至1947年3月,曾亲任中央党校校长,所以,雕塑取名“我们的老校长”,十分贴切,也十分亲切。延安时期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中央党校一个辉煌时期,革命事业蒸蒸日上,革命前途一片光明。这也可以从毛主席的雕塑看得出来:主席习惯地把双手叉在腰间,双目深沉地凝视着前方。人到中年,成熟自信又富有活力,胸怀全局,运筹帷幄,而当时的革命形势一日千里,我们正一天天好起来,敌人正一天天坏下去。

红色雕塑的精神力量(图3)

  站在主席雕塑前,自然会首先想到这是我们的老校长,想到我们党、党的一代又一代领袖对党校的高度重视,想到党校事业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我们党校人徒增几分自豪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综合楼是党校的三进。楼前广场已经改造一新,变成了一片新天地。宽阔而平坦的草坪,东西南北是绵延的木质连廊,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庄重大气。草坪的南端屹立着同志的雕塑,取名“总设计师”。雕塑取行走姿势,小平同志目光坚定、健步走来。站在小平同志雕塑前,自然让人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想起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功伟绩。今天,他开创的伟大事业,正在以习同志为的党下,绘就更加壮美的篇章。美好的中国梦就在眼前。

红色雕塑的精神力量(图4)

  我们时常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校的作用。除了教学,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环境是一种文化,有时环境可以起到教学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当今时代,思想多元,文化交流或者碰撞乃至激烈对抗。党校的雕塑,不是可以更直观、更鲜活地起到教育作用吗?在我看来,雕塑的力量在于凝结在形象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于由内而外的能量传递,在于潜移默化而产生的磅礴之势和鼓舞人心的力量。革命导师是思想明灯,而雕塑则是高高的灯塔。

  (《学习时报》2016年02月29日 第A12版作者系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