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永州12月8日电 (记者 唐小晴)12月7日,“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在湖南永州祁阳举办,来自书法、雕刻、科技、碑林博物研究、文博考古、数字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永州祁阳摩崖石刻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数字化保护展开探讨。
浯溪摩崖石刻由唐代文学家元结携好友、大书法家颜真卿开创。历经千余年,永州祁阳的浯溪摩崖石刻依旧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截至目前,浯溪摩崖石刻集中保存自唐代至民国的摩崖石刻505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湖南57方摩崖石刻入录,其中浯溪独占23方。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纪事的石刻,是中华文明铭文纪事传统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全国北宋诗刻344种,其中北宋诗刻湖南有64种,都集中在永州,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浯溪摩崖石刻中,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三绝”,还有历代书法家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题刻。
参会专家表示,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见证了具有东方代表性的石刻传言纪事传统。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周平表示,以浯溪碑林为代表的永州摩崖石刻群具有极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永州摩崖石刻群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之多,澳门新葡萄新京入口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不过,近年来,浯溪摩崖石刻表面已出现不同程度风化,一些临江较近、地势低洼处的石碑,在江水冲刷下字迹已很难辨别清楚。尤其是《大唐中兴颂》左侧石崖下方的《大宋中兴颂》石刻,经历800多年湘江涨水冲刷,大部分文字已随表层岩块剥蚀而湮灭,如今只能在拓片上一窥全貌了。
据技术人员统计,浯溪碑林有超20%以上的石刻上的文字,已肉眼不可见。浯溪碑林,亟须抢救性焕活。
依托数字技术,位于祁阳市浯溪碑林景区的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诞生”。这个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集展示、体验、研学于一体,澳门新葡萄新京入口不仅将刻痕深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摩崖石刻文字还原,还利用互动屏幕、全息投影等技术,以浯溪碑林505块石碑数字修复成果为基础,建成中国石碑石刻保护应用之数字底座。
馆内展陈分“何千万年”“石崖天齐”“可磨可镌”三个展区,呈现摩崖石刻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价值。第三展区设摩崖历程时间轴并搭建石刻数据库,勾勒摩崖石刻文化的全国分布图,同时展示数字拓片修复技术,设摩崖文化体验区,在书写、镌刻、锤拓中感悟摩崖石刻魅力。
“在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内,数字人元结与1300多年后的各地游客对话,游客可通过交互触控台进入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库,一览从浯溪至全国的摩崖石刻分布,近距离感受中国摩崖文化魅力。”该馆相关负责人说,游客走进访碑通道,还可身临其境观赏浯溪八景,与千年历史人物对话。
据了解,为保护浯溪摩崖石刻这一历史文化瑰宝,近年来祁阳先后组织实施了浯溪摩崖石刻抢救性保护工程(碑刻本体保护)、东崖区危崖加固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数字化勘察和保护应用工程。
今年5月,“数字浯溪”项目之《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在深圳文博会上亮相,格外引人注目。
石刻艺术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文化的传承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变迁,诉说着一个个时代的辉煌与梦想,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些跨越千年的情感和智慧。
“摩崖文脉在潇湘水云间绵延不绝,如同一条文化的长河,流淌在每一位观者心间。”有专家表示,可通过文化研究,绘制浯溪摩崖石刻相关知识图谱,让更多人了解浯溪碑林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祁阳文旅产业吸引力。(完)澳门新葡萄新京入口